對許多小型嵌入式團隊來說,導入 CI/CD 和現代 DevOps 做法常被視為一種「奢侈」而非必要。團隊裡通常沒有專職的 DevOps 工程師、沒有完整的基礎架構,也根本沒有時間重新打造整個開發流程。

然而,這些團隊面臨的需求卻不斷增加。產品愈來愈複雜、發表週期愈來愈短,對安全性、資安與程式碼品質的要求也持續升高。在 IAR,我們與無數工程師交流過,他們同時得應付韌體開發、硬體啟動、測試與除錯,時間有限、資源更有限的難題。

這樣的現實情況促成了我們最新的線上研討會《沒有 DevOps 團隊也能生存(Surviving Without a DevOps Team.)》。這場活動專為那些希望強化開發架構與自動化流程、但又無法負擔大型團隊方案成本的小團隊設計。我們與 Shawn Prestridge、David Källberg 與 Ben Tsai 一起探討:即使是最精簡的團隊,也能導入 CI/CD、改善除錯流程,並透過容器技術建立一致性,而不必聘請任何 DevOps 工程師。

這些挑戰大家都不陌生:編譯週期冗長、開發環境不一致、新人上手困難、還有總是在最糟時機出現的臭蟲。除錯通常是手動、重複且被動進行的。程式品質因開發者不同而差異極大,而當截止日期逼近時,「得過且過」的誘惑往往難以抵抗。

但其實有更好的做法,既不需要龐大的預算,也不需要全職自動化工程師。從一兩個可重複的步驟開始,逐步發展成一個穩定可擴展的系統,提升品質、節省時間,並支撐長期維護。

「真實世界的 CI/CD:簡單、強大、可擴展」

這場轉型的核心就是 CI/CD。與許多人想像的不同,CI/CD 並不一定很複雜。你不需要 Kubernetes 叢集,也不需要企業級管線。你只需要像 Git 這樣的版本控制系統、GitHub Actions 或 GitLab CI 這類 CI 編排工具,然後願意讓自動化去處理基本的工作:編譯、分析與測試。

這套流程的核心是容器化。Docker 容器能建立一致的開發環境,徹底消除「在我電腦上可以跑」的問題。無論是在 Windows、Linux 還是雲端環境進行編譯,容器都能確保使用相同的工具鏈、相依套件與設定。它啟動快速、版本管理容易、共享簡單,讓協作變得更順暢、更高效。

在示範中,我們展示了如何利用 IAR 工具建立現代化開發流程,可在本機、容器內,甚至直接於 GitHub 上執行。透過 CMake,專案可在不同 IDE 間移植。結合 IAR 的 VS Code 擴充套件,開發者能在自己習慣的編輯器中進行強大的除錯、模擬與分析。而 IAR C-STAT 與 C-RUN 整合進 CI/CD 流程後,每次提交都會自動執行程式碼品質檢查。

重點很明確:自動化不是「全有或全無」的選項。你不需要一夕之間推翻所有流程。先從自動編譯開始,再加上靜態分析,接著導入單元測試或安全部署。每一步都能累積信心、降低風險。當你回頭看時,你已經擁有一個能隨產品與團隊共同成長的工作流程。

這正是 IAR 嵌入式平台的強項。它開箱即用,提供實施程式規範、分析執行時行為、確保安全與資安標準符合性的工具。無論你的目標架構是 ARM、RISC-V、RX 還是 RL78,這個平台都能在跨架構間維持一致性,避免廠商綁定,並同時支援舊世代與新世代系統。

更重要的是,我們的平台也與時俱進。透過全新的雲端授權模式與混合式開發流程支援,團隊現在能在本地或雲端執行相同的工具,而不必擔心基礎架構負擔。這樣的彈性對於希望在保持敏捷的同時打造安全、可靠且高性能嵌入式產品的小團隊而言,無疑是個重大突破。

歸根究柢,DevOps 並非人數問題,而是思維問題。它關乎建立能減少人工作業、及早發現問題、並讓團隊以更少的努力交付更高品質程式碼的開發流程。透過 IAR 平台與幾個容器化管線,這樣的未來其實比你想像的更近。

如果你準備好邁出下一步,不妨親自體驗 IAR 平台。前往 iar.com/try-platform,申請免費試用,看看如何在沒有完整 DevOps 團隊的情況下,讓嵌入式開發流程更簡化、除錯更高效、並輕鬆導入 DevOps 思維。這是屬於你的時刻。

若想更深入了解,歡迎觀看完整的隨選線上研討會,看看 IAR 如何透過容器化工具鏈、CI/CD 整合與進階除錯工具,幫助精簡團隊以更少資源達成更多成果。

讓我們一起讓嵌入式開發變得更簡單、更聰明、更具擴展性!

本文由IAR提供

延伸閱讀⎟